地面保护膜试验台 地面保护膜试验台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面保护膜试验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地面保护膜试验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机载激光武器ABL是怎样的一种武器?
ABL计划始于1994年,由美国国空军投资2200万美元。1996年11月12日,美国空军与波音公司、TRW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了价值11亿美元的合同,研制第一架原型机YAL1A。其中波音主要负责飞机的改装和指挥、控制、通讯设备,洛·马公司负责激光发射转塔、火控设备和光学设备的制造,TRW公司负责高能激光器的制造。此外还有30多家公司承包或者转包了ABL的部件制造,整个项目的管理则由位于柯特兰空军基地,直属于五角大楼的“机载激光系统”项目办公室负责。虽然我们总说ABL是机载激光武器,但是ABL的全称翻译下来是机载激光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即Airborne Laser (ABL) anti-ballistic missile weapons system。1998年1月,美国空军订购了一架崭新的波音747-400F货机作为ABL的搭载平台,2000年1月22日开始改装。2002年7月18日,在经过18个月的改装之后,焕然一新的YAL-1A成功地进行了首飞。相对于原型机747-400F客机,改进之处如下:机首处的整流罩换为激光发射转塔,机身前部上方安装了主动激光测距仪,机内加装了激光束控制系统、战场管理设备、激光发生器和高能激光器。而机首内的激光发射转塔则包含了一块直径1.5米的透镜,为了保证飞行性能,还进行了专门的风洞测试。整个747的货舱内被这些设备塞得满满当当,包括机舱内加装的分离隔板。之所以要单独列出分离隔板,是因为这个隔板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作用外,还有工作环境监测和舱内增压的功能。如果不采用增压的话,在高空飞行的电子设备会无法运行甚至出现损坏。更多内容详见《兵器》杂志2002年第12期。
美国导弹防御空载激光系统(ABL)是一种以波音747为平台的激光反导弹系统。
ABL是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曾经是美国近年来最具规模的军事计划,耗资与风险极高。
截至目前仍有许多科学家质疑其技术成熟度与可行性,但在军方坚持继续发展的立场下,有了多项前景乐观的成果。
但是原本属于导弹防御系统整体架构中第一道防线的ABL空载激光系统,却已经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没有明显的作战对象,令成本投入显得非常难以获得效益。
空中激光武器,向来被视为这一领域最先进且技术层面极具挑战性的设计。
ABL空载激光系统的概念,是将高能量激光武器安装在波音747-400F货机上,部署在可能发射弹道导弹敌国的领空之外数百公里远。
当发现敌国发射导弹时,ABL可以在导弹爬升助推阶段,利用飞机上的高功率激光将其击落,一次就可解决导弹内的全部弹头。否则导弹一旦进入轨道后,开始释放带有诱饵的多颗重返大气层弹头平台,不但跟踪困难,而且拦截不易。
波音747-400F除最主要的高功率氧化碘化学能激光系统外,还包括其他复杂的各个系统,如先进的侦察跟踪系统、红外线感应器及光学仪系统等。
从外观看来,空载激光系统最醒目的设备就是安装在机鼻、颇有科幻感的激光炮塔。其实炮塔并非实际激发激光的部分,而是由一具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将高功率激光光束折射攻击目标,另外还可收集反射回来的影像与信号。
驾驶舱顶的主动测距系统改进自军用LANTIRN吊舱,整合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以探察导弹发射的痕迹,并以激光随时测距跟踪。
ABL(全称为Airborne Laser)是以波音747-400作为载体平台发射的一种激光反导系统。它被用于战区弹道导弹助推段防御及其他战术目标防御,还具备反卫星能力。
↑ABL的发射平台(波音747-400)
ABL由一个光学系统、一个战斗指挥控制系统和多个高能激光器组成。ABL使用红外摄像机探测导弹发射,并将所探测到的信息传输到机载计算机上进行处理,计算机将数据处理完毕后指挥飞机机头的炮台对准导弹,发射激光将其摧毁。
炮台在攻击时使用两部激光器,一部用来锁定目标,一部向目标发射高能激光,将目标摧毁。这种武器的射程可达到几百公里,只需在战略地区部署少量的机载激光武器,就可以形成有效的防御。相比于现有的海基和陆基反导武器,性价比更高。
2009年8月空基激光反导系统进行了第一次试验,成功模拟拦截了一枚安装有试验传感器的靶弹,这一次试验对ABL来说是里程碑意义的成功。
2010年2月,美军在太平洋上空进行了第二次测试,此次测试在短时间内先后发射了两枚靶弹。载有激光发射器的波音747在击毁第一枚靶弹之后飞往另一个战区,对第二枚靶弹进行拦截。
此次试验中,两枚靶弹从靠近美国本土的海上平台起飞。紧接着,机载激光反导系统就已捕捉到数据,对其进行跟踪、锁定、发射激光击毁目标。
机载激光武器系统(ABL)是一个装设于改装的波音747-400F、功率达兆瓦级的氧碘化学激光器(chemical oxygen iodine laser)武器系统,可以拦截战术弹道导弹。最早机载激光有低能量激光的原型机设备在波音NKC-135A机上,并于1980年代实验中击落许多导弹。
ABL击落导弹构想图
机载激光(ABL)并不能贯穿或击碎目标,而是加热削弱导弹外壳。使其在高速飞行的压力下无法承受而自行瓦解。
ABL的原始设计是为了对抗战区弹道导弹,使用红外线感测器展开对导弹的探测,在发现目标之后,三道低功率追踪激光会用来协助计算导弹的航向、速度以及瞄准点。因为大气扰动会使激光光线偏斜,ABL有光学适应性通过补偿组件来抵销大气扰动。
波音YAL-1
主激光炮设在机头的多向炮塔内,可以发射3到5秒持续破坏到导弹内部。ABL设计上不能拦截导弹于终端、下降段、飞行段(红外线瞄准仪设计的是瞄准上升段的弹道导弹排出的热信号),因为激光必须在目标数百公里内才有威力,所以发射机会只有8到12秒。
ABL使用类似火箭的化学燃料产生激光能量。目前每架飞机可以携带发射20发的燃料,低能量发射对付小导弹时可以发射40发。
早前俄罗斯推出了他们研制的A-60激光炮作战飞机并申请专利。此前就有陆基“佩列斯韦特”移动式激光武器系统进入战斗值班,同时俄罗斯一直致力于研发新型空基激光武器系统。A-60激光炮作战飞机的研发工作很早就开始,最早从1973年就开始研制。苏联的发展比美国早十几年,之后美国才有自己的激光炮战机,但最后还是没成功。激光炮战机用途广泛,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包括反导弹防御,摧毁核弹头,打击轨道上的卫星,打击地面和水面目标等。1981年,别里耶夫飞机设计局研制出A-60(产品-1A)激光炮载机,以伊尔-76运输机为原型机,为此升级了一架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运输机的机头前部安装雷达引导天线,顶部有舱口,能够发射A-60激光器。该机由4名机组人员操作,将激光束导向目标。由于A-60激光器需要很大的发射功率,A-60激光器的功率为1兆瓦。所以飞机需要单独配备两台涡轮发电机,每台达到2.1兆瓦功率。这架运输机能飞8000公里,爬升14000米,时速850公里。此外安装4台D-30KP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推力为12吨。1988年,这架测试机在莫斯科附近的机场测试时意外起火烧毁。而第二架测试机A-60/2(产品1A2)于1998年首飞,但两年后由于资金不足而中止测试。伊尔-76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设计建造,全球产量最大的重型军用运输机。伊尔-76于1971年3月25日首次起飞。伊尔-76专门用于运输空降兵、货物和武器设备等,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架拥有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其动力系统为D-30K涡扇发动机,翼展达到50.45米,机长49.59米,机高14.76米。这架运输机能够以770-800公里/小时的航速在3600-4200公里的距离内运输28-60吨的货物(运输货物的最高重量和飞行范围与改装型号相关)。这架飞机按照重型运输机的传统模式设计,即单机身高上单翼,带箭形翼和单翼T型垂尾。伊尔-76运输机有几个改型,其中伊尔-76MD为军用运输机,由俄罗斯伊留申设计局于1980年代研制的伊尔-76改进型,它在机尾安装了炮塔。伊尔-76MD-90A是在伊尔-76MD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进,换装新型PS-90A-76型涡扇发动机。这架运输机于2012年首飞成功,2014年量产,并于次年交付俄空军。苏联的空基激光武器的科研水平本来要甩美国好几条大街,但苏联解体后,空基激光战机领域让美国后来居上。美国波音公司在1996年展开“空基激光武器系统”研究工作,2001年购入一架二手波音747并改装,次年以波音747为原型机的YAL-1A空基激光武器试验机进行首飞,但这个计划在2011年被取消了。俄罗斯的机会又来了,在2015年,俄罗斯重启了激光武器系统计划,推出伊尔-76MD-90A军用运输机改装的激光武器战机,该机于2016年展开试飞。美俄都特别注重激光武器的发展,可以预见,激光武器系统将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战斗力量,因此该项目再次活跃起来,激光武器获得新生,而不是昙花一现,将成为摧毁空中目标的恐怖利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面保护膜试验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面保护膜试验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