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保护膜作用 碘伏保护膜作用原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碘伏保护膜作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碘伏保护膜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碘伏有什么做用?分几类?
经过搜索,发现碘伏消毒液有两种浓度:1%和0.5%。其中最为常用的是1%碘伏,主要用于完整皮肤的消毒;0.45%~0.55%的碘伏主要用于外科手术中手和其他部位(如黏膜等)的消毒。但是他的使用方式种类就比较多了,比如秝客家的就有碘伏消毒液(旋盖瓶)、碘伏消毒液(喷雾瓶)、碘伏棉球、碘伏棉签,不同使用场景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碘伏一般有四种,一般医用碘伏常见的浓度是1%,用于皮肤的消毒治疗可直接涂擦;稀释两倍可用于口腔炎漱口;2%的碘伏用于外科手术中手和其他部位皮肤的消毒;0.5%的碘伏多用于阴道炎冲洗治疗。我们日常生活用得比较多的是浓度1%的碘伏消毒液,用于创伤的消毒护理。目前碘伏消毒液也有各种使用方式,像我出门带的莱弗凯碘伏棉签就是为了预防在外出时的伤口处理。
碘伏是碘的水溶性络合物,对细菌、病毒、真菌、阿米巴原虫甚至芽孢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相对于前两者,碘伏的刺激性较小,有效缓解处理伤口时的疼痛感,可用于皮肤、黏膜破损伤口的消毒,如小的刀割伤,皮肤的擦伤、挫伤,甚至烧伤、冻伤等,可在创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不易让细菌及尘埃再次侵入伤口,碘伏不仅刺激性小安全性也更高,所以碘伏适合于婴幼儿皮肤消毒,但对碘过敏者禁用;甲亢病人慎用,同时不建议长时间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否则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色素沉着、发热、发黑的情况。
碘伏作用机制:
1、碘伏可在组织表面形成极薄的杀菌膜、缓慢释放出游离碘,起到杀菌作用。
2、碘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梅毒螺旋体、原虫、真菌及芽孢均具较强的杀灭作用。
3、碘伏的渗透力强,可在短时间内渗透到组织内。碘伏对创面具有收敛作用,并且碘伏的毒副作用小,对组织无刺激。
4、碘伏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经济实用。
酒精、碘伏和碘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消毒效果怎么样?
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造成身体上出现小面积的擦伤、划伤、碰伤、烫伤等情况,如果较为轻微,贴个创可贴即可。如果较为严重,那么就需要使用消毒药水做好消毒工作。
平时常用的外用消毒药水是酒精、碘酒、碘伏。而它们的主要成分以及之间的区别,很多人就不那么清楚了
一、酒精,就是平时所说的医用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它是混合物,皮肤消毒用的浓度是75%。一般来说,纯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保护膜,导致酒精进不到细菌内部。而医用酒精除含酒精外,醚、醛成分比酒多。酒精可破坏细菌细胞,75%酒精易渗透到细菌内,使细菌细胞破坏溶解。酒精还能抑制细菌酶系统,阻碍细菌正常代谢,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酒精消毒作用较强,但涂抹伤口有一定的刺激性,会有疼痛感。由于酒精会使蛋白质变性,也不太利于伤口愈合。
二、碘伏,它是聚乙烯吡格烷酮的结合物,是碘和表面活性剂、增强剂形成的一种络合性溶液,也称为络合碘。涂抹碘伏后,离子碘变成分子碘,发挥氧化作用,对大多数致病,如细菌、部分霉菌、原虫以及部分病毒等有杀灭作用。一般可用于皮肤烧伤、冻伤、创伤、擦伤的处理,也可以用于黏膜消毒,如口唇黏膜、眼部、生殖器手术等。
三、碘酒,其主要成分为碘、碘化钾及乙醇,碘浓度较高,可用于皮肤消毒。碘酒可以杀死细菌、病毒、真菌等。其穿透力强,但有腐蚀性以及刺激性,碘酒进入伤口,不仅会引起疼痛,还会破坏正常组织,所以应用完碘酒后需要用75%酒精进行脱碘。
以上就是酒精、碘伏、碘酒的主要成分和消毒原理,总体来讲,消毒效果最好的是碘伏,其次是碘酒,最后为75%酒精。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一点儿小外伤不值得去医院,家里小药箱就派上用场了。药箱里一般常备一些消毒药水和棉签。用于消毒的外用药水有酒精、碘酒、碘伏,老百姓只知道它们都能消毒,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们的区别。
医用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它是混合物,皮肤消毒用的浓度是75%。医用酒精除含酒精以外,醚、醛成分比酒多,不能饮用。酒精可破坏细菌细胞,75%酒精易渗透到细菌内,使细菌细胞破坏溶解。酒精还可通过抑制细菌酶系统,阻碍细菌正常代谢,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酒精消毒作用较强,但涂抹伤口有一定的刺激,会有疼痛感。由于酒精会使蛋白质变性,不太利于伤口愈合。
碘酒,主要成分为碘、碘化钾及乙醇,碘浓度较高,可用于皮肤消毒。碘酒可以杀死细菌、病毒,真菌等。其穿透力强,但是有腐蚀性以及刺激性,碘酒进入伤口,不仅会引起疼痛,还会破坏正常组织,所以应用完碘酒后需要用75%酒精进行脱碘。
碘伏是一种广谱杀菌消毒剂,它是聚乙烯吡格烷酮的结合物,是碘和表面活性剂、增强剂形成的一种络合性溶液,也称为络合碘。碘伏涂抹后,离子碘变成分子碘,发挥氧化作用,对于大多数致病细菌、部分霉菌、原虫以及部分病毒都有杀灭作用。可用于皮肤烧伤,冻伤,创伤、擦伤的处理,也可以用于黏膜消毒,比如口唇黏膜、眼部、生殖器手术都可以用碘伏进行表面消毒。碘浓度较低,不需要脱碘处理。没有毒性以及腐蚀性,应用范围较广。碘伏较之碘酒、酒精疼痛轻微,易于被人接受,而且效果确切,基本上替代了酒精、红汞、碘酒、紫药水等皮肤粘膜消毒剂。
无论是碘酒还是碘伏,由于含碘,对碘过敏的人慎用,尤其是碘酒,碘含量高,过敏者禁用。碘酒不能用于大面积伤口,以防大量碘吸收而出现碘中毒。无论是碘酒还是酒精最好不用于溃烂的伤口。碘酒和碘伏不宜与红汞(俗称红药水)同时涂用,以免产生碘化汞而腐蚀皮肤。这三种消毒药水都不能入眼,不慎弄到眼睛里最好用清水冲洗。相比较而言,用于消毒的话,碘伏是最佳的选择,兼顾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家里备好浓度为0.5%的碘伏,可放心大胆地用于消毒大人小孩皮肤、口腔黏膜及外阴生殖器等敏感部位。
酒精、碘伏、碘酒三个常见消毒剂,虽然名字类似,作用也类似,但是成分和消毒机理却并不一样,当然,效果也不一样。
1.酒精
其实说酒精并不准确,应该是75乙醇,即医用酒精,才有消毒作用。其它浓度的酒精,消毒效果较差。因为,纯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保护膜,导致酒精进不到细菌内部。而加适量水后,才可以刚好使足够量的酒精进入细菌,导致蛋白质变性。这个适量就是25%水,加75%乙醇。
2.碘酒
碘酒是碘和碘化钾溶于乙醇后制成的消毒液。主要原来是利用碘离子强大的氧化作用,杀死细菌,这和75乙醇杀毒的机理不一样。因为碘的溶解性不是很好,所以使用乙醇作为溶剂,并且加入碘化钾助溶。效果上来看,碘酒杀毒效果要好于75酒精。
3.碘伏
碘伏杀毒机理和碘酒一样,但是成分不一样。碘伏是把碘通过络合的形式,制备成可以溶于水的碘/络合物(一般是聚乙烯吡咯烷酮),从而使碘更易进入细菌内,发生作用而杀死细菌。所以,碘伏的杀毒效果要好于碘酒。另外,因为碘伏是水溶液,更具不同的消毒要求,还可以用水稀释,使用的比较方便,所以碘伏的刺激作用还要小于碘酒,身体的一些柔嫩部位(例如阴道炎),就适合使用碘伏进行消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碘伏保护膜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碘伏保护膜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