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裂缝天线保护膜价格 雷达裂缝天线保护膜价格多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雷达裂缝天线保护膜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雷达裂缝天线保护膜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印军的Su-30MKI现状如何?妥善率是否能支持有效作战?
苏30MKI是印度空军装备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四代机(三哥自称是四代半战斗机,实际上最多算是四代机的中期改进型),原装进口+许可生产,目前服役总数超过240架。这款机型是俄罗斯为了满足外贸需求而专门推出的豪华版全家桶套餐,在2002年左右苏30MKI刚刚问世的时候,其配置的确算得上豪华,拥有N011M型“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静不稳定三翼面布局”的全动小鸭翼,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等等。
相比之下同时期中国购买的苏30MKK系列就显得普普通通,整整落后一代半的N001VE型倒卡天线雷达,基本型的AL31F发动机,也没有安装鸭式前翼,毫无任何高大上的亮点。不过苏30MKK系列的最大优势就是技术成熟可靠,拿来就能用,满足了中国军队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急需。反观苏30MKI,诸多看似先进的子系统在当时根本就没有完成研制,存在诸多技术缺陷,害得印度自掏腰包给俄罗斯充当了十几年的小白鼠。
比如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平均无故障使用周期只有几十个小时,导致印度空军数量众多的苏30MKI机群长期扮演“机库皇后”的角色,而且没有实现飞火推一体化的整合,推力矢量喷口只能依靠手动控制,一使用就猛掉高度和速度,一旦对方了解了这种特性,就容易做出针对性的动作(比如F-15就利用这一点打败了苏30MKI);N011M型无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虽然颇为可观,号称最大探测距离180公里,但也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绣花枕头,探测精度太差,远处难以有效识别目标性质。
再加上苏30MKI的大维保养工作由大名鼎鼎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简称HAL)亲手操办,受限于水平有限、管理混乱,使得整个苏30MKI机群的妥善率始终在55%左右徘徊(因为事故损失的苏30MKI倒是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多,至今也只有十来架,相对于装备基数而言,还是大体处于能够让人接受的范围之内)。在不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前提下这样的妥善率水平还是基本够用了,欧洲国家的战斗机妥善率经常在40%以下。
经过将近20年的磨合,苏30MKI总算是进入了成熟稳定的运行阶段,各项子系统也磨合得差不多了,平均机龄在10年左右,正是年富力强的当打之年。但是在最近的印巴空战中苏30MKI的表现却是不尽人意,身为重型战斗机反而遭到枭龙战斗机这样的轻量级选手的压制,甚至还有被击落的说法。印度军方显然对苏30MKI也是相当不满,紧急从法国采购阵风战斗机前来救场,同时向俄罗斯提出了升级苏30MKI的意见书,计划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套件,以便进一步提升其适应现代空战的能力。
作者:刻雨无痕
兔哥回答,欢迎关注兔哥!印度的苏-30不是普通的苏-30,而是到目前连俄罗斯都没有装备的特殊版本的苏-30,这款战斗机只有一个用户就是印度,这就相当于是专门为印度研制的一款战斗机。印度从1996年1以15亿美元向俄罗斯采购50架苏30MKI定制版本的战斗机,随后从2007、2009年又分别引进了90架苏30MKI,并从2004年印度开始自己组装140架,这样印度的苏-30MKI战斗机的数量约280架,绝对是印度最先进,数量最多的战斗机,使印度和邻国小巴比具备了“性能”+“数量”的双重压倒性“优势”,那么真是这样吗?
试验版本苏-30MKI战斗机被印度法眼相中;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开始正式准备使用发动机矢量技术,但由于资金问题,进展缓慢,技术缺乏使用论证,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时印度来了,要买就买最好的,俄罗斯人说要加钱,印度不高兴了,三哥什么时候怕花钱?俄罗斯人说三哥真敞亮,于是就有了一款专门由印度使用的安装相控阵雷达,矢量推力发动机,先进座舱的苏-30MKI。这款飞机有数个新技术,一个就是N-011M相控阵雷达,这款雷达当时俄罗斯空军都没有装备,据说看的很远,印度使用后发现,真远!名不虚传,不过也有一小个问题,就是有点看不清楚,据说20公里都无法锁定目标,怎么回事?“散光”,看的远但看不清楚,类似于近视眼,能看到远处有东西,但看不清楚啥东西,也就不只道瞄准那里,满足不了锁定条件。第二个新技术就是矢量推力发动机,当时的产品介绍可是了不得,不但尾部有矢量喷管,能偏转15°角改变推力方向,并且机头部位还有一对小翅膀,也就是鸭翼。对印度进行产品展示时俄罗斯王牌试飞员表现的酣畅淋漓,好飞机呀。
以上是这款飞机的主要特殊性能,然而问题都出在了新技术上,除了雷达看得远但却看不清楚,发动机的问题更大,所谓的失量发动机就是一个噱头,由于采用矢量推力,重量增加了,导致使用矢量推力时推力下降,满足不了起飞、机动盘旋、爬升等技术的需要,只能是平飞时能用。其实印度很少使用矢量推力,也从来不展示什么落叶飘,眼镜蛇,敲钟等等特技动作,不敢。这还不算,苏-30MKI的矢量喷嘴不是由一个驾驶员控制的,要前后两个架驾驶员相互分工,一个把控飞机,另一个开启矢量喷管,稍不留意就会罢工到地上趴着去,特难伺候。所有的掉下去的苏-30MKI都是因为这个发动机引起的。这还不算,当时的指标1000小时发动机大修,然而300小时,700小时都不用大修,直接换新的,因为都裂纹了,直接报废。而印度自己组装的20小时发动机就报废了,于是两国打起来了,相互指责,后来俄罗斯帮助进行了维修。2011年一架苏30MKI刚刚飞了1小时就掉下来来了,2013年又掉下来了两架,2018年印度为补充掉下来的苏-30,制造了几架,试飞时又掉下来了,苏-30集体趴窝的情况很普遍。
影响苏-30MKI战斗机完好率的原因是什么?;这个话题让印度心酸,坐拥最先进的战斗机却不敢用和不能用,导致苏-30MKI战斗机完好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飞机自身的高新技术不成熟,属于实验性质,从苏-30MKI后俄罗斯的战斗机都没有采用矢量技术,一直到苏-35才使用,感谢印度为俄罗斯矢量技术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第二个是印度的维修能力赶不上苏-30战斗机的故障率,坏的多,维修速度慢,于是日积月累,造成了积压。我们不能总讥讽印度,要用事实说话,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是印度唯一的一家生产维修战斗机的一条龙式的大公司。该公司最近决定把苏-30MKI战斗机的维修能力从一年的12架提高到一年25架。印度需要大修的苏-30MKI有200多架,如果一年12架要用20多年才能修完,这还没计算随时出问题的,如果按照一年20架也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而等修完了又到维修期了,继续轮回,更何况印度修飞机的水平,我的妈呀!还没修完门口又堆了一堆了,什么时候有个完啊!能有完好率吗?
印度苏-30MKI战斗机的事故率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胎里带,二是印度的维修保养不到位,三是维修进度赶不上事故发生的节奏。说胎里带也是有原因的,用印度空军官员的话说,“发动根本就不和格,所谓的矢量发动机就是一个半成品……看来苏-30MKI战斗机最好的使用地方就是待在机库里面”。由于以上的原因使苏-30MKI战斗机的完好率在2017年只有60%以上,而这几年由于印度飞行员的继续努力完好率已经达到了不到50%的完好率,估计再过两年也就30%。这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印度自己不长眼睛。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哦,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雷达裂缝天线保护膜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雷达裂缝天线保护膜价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